激勵企業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現金直補推動風電設備產業升級
一項助力風電產業發展的政策,在業內人士的熱盼中已悄然出臺。
近日,財政部公布實施了《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對于符合支持條件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首50臺風電機組,中央財政將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但要求申請補助的風電機組必須通過指定認證機構的產品認證。
據悉,這是中央財政首次對可再生能源產品進行現金補助,也是我國首次將產品認證結果作為政府真金白銀支持的必要條件。據測算,該辦法規定的這一補助標準,相當于風電設備生產成本的10%左右。
“政府采信風電產品認證結果,將大大促進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睒I內人士表示,此舉對加快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業技術進步、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自有知識產權品牌具有顯著推動作用。
●研發設計成“短板”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發展強勁。2007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8萬千瓦,增長率達到147%,提前3年超額20%實現了2010年5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目標。
“但這個數字有可能被低估!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的觀點是,依照現今的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的任務有可能于今年即可完成,預計到2010年全國風能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
伴隨著我國風電建設“爆發式”增長,風電制造業的生產能力急速擴張,但質量問題也日益突出,甚至成為風電場未能達到預期發電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大了風電項目的技術和經濟風險。
有專家指出,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我國一些整機制造企業僅具備了風機的組裝能力,基本不具備研發和設計能力,沒有掌握風電機組的核心技術。近兩年,國內風電市場風電機組供不應求,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企業通過購買許可證的方式獲得技術,以求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批量生產。其二,我國的風況、環境條件等與歐洲有很大不同,風資源豐富的地區環境條件更加惡劣。我國引進的風機,都是按照歐洲標準設計的,在國內環境條件下運行,其質量可靠性及各項性能都將大打折扣。
●用認證促進質量技術提高
盡管近年來我國風電設備制造商在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方面的投入較大,但由于基礎薄弱,研發技術與國外廠商的差距在短期內難以彌合。風電機組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國內企業購買了國外機型的產權,但一直沒有完成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仍舊停留在有產權而無知識的層面。有的國內企業即便高價購買了許可證,買到的也只是一套組裝圖紙,拿不到核心技術。
而且,有些企業急于擴產或交付產品,顧不上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有些企業甚至不具備引進技術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因此,業內專家呼吁引入風電產品認證制度,提高我國風電設備制造和開發能力,保障產品質量,促進該類設備的國產化和技術進步,大大降低風電場的投資,從而有力地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據介紹,風電機組產品認證涉及風機設計開發的所有環節,企業必須提供全套的設計文檔。在認證過程中,認證機構會對這些設計文檔進行全面的復核,不僅對結果進行確認,而且會對計算方法、關鍵參數的選取等進行檢查并提出質疑。
金風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金風公司)總工程師崔新維博士稱,去年金風公司從德國引進1.5兆瓦機組技術,該機型在德國已經通過了德國認證機構的認證,在引進后的本地產業化過程中,金風公司申請了風電機組產品認證,以期實現零部件國產化和整機設計適合中國風況特點。崔新維認為,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進程中,認證機構提供了技術支持,使他們加深了對有關標準中水平風剪切公式的理解,提升了對標準的技術執行力。
“引入風電機組產品認證,不僅為了判定企業是否具備自主設計能力,更重要的在于通過該項認證促進企業對風機設計技術的引進、消化及吸收!比A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莊岳興表示,在接受認證前,他們并未完全掌握風機載荷計算、強度分析的關鍵技術,通過認證,不僅使他們了解到機組設計評估的有關技術要求,明確了載荷計算、強度分析的要求和方法,還進一步認識到華儀機組在什么樣的風況、環境條件下運行更安全、質量更可靠、性能更穩定,這有利于目標市場的選擇和拓展。
●鼓勵設備制造本土化
此次現金直補,風電設備企業要想獲得補貼,必須具備多個條件。除了設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在1.5兆瓦(含)以上,風電機組在國內完成生產、安裝、調試,無故障運行240小時以上等諸多條件外,風電機組還必須通過產品認證。
據悉,北京鑒衡認證中心2007年9月向華銳風電設備有限公司頒發了我國首張1.5兆瓦風電機組產品認證證書。該中心從開始進行風電機組認證技術能力建設到具備這種能力歷時4年,其間由3位博士牽頭,帶領十幾位工程師專門從事這一項工作,先后多次派員到風電設備制造發達國家進行學習與培訓,在汲取國際認證經驗的基礎上,研發適合中國特點的風電設備認證體系。
2007年11月,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中的“可再生能源認證技術體系研究及示范”課題通過驗收,其主要創新點在于建立了適用于風力發電機組產品特點的認證模式和程序,首次運用工程計算分析方法,對風力發電機組的載荷和結構進行了評估。其間,該中心還承擔了國家863計劃中“風電系統檢測技術和技術規范研究”課題,參與了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產業化關鍵優化技術開發課題研究,解決了大型風電機組認證的關鍵技術———設計評估技術和檢測技術以及大型風輪葉片氣動載荷計算建模和評估技術難題,此外還制定了大型風電機組認證技術規范,為開展大型風電機組的測試、評價和認證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